ARC、Vmax—跑步无氧能力的重要指标
2017-06-09 来源: 浏览次数:0
人体的无氧运动能力可以简化为速度性无氧运动能力、质量性无氧运动能力两类,速度性无氧运动能力代表人体在懂时间内产生最大负荷 (或速度) 的能力,质量性无氧运动能力则代表人体在短时间内的最大作功能力,二种无氧能力虽然互相关连,却也同时代表不同的无氧运动能力 (吕香珠,1991)。
有关长距离跑步选手的无氧运动能力,由于不是影响跑步表现的最主要指标 (主要指标是有氧运动能力),让一般参与跑步的社会大众不太重视,但是如果无氧运动能力不佳时,很容易在较快速度条件下进行间歇训练时,容易出现过早疲劳现象;在长距离跑步最后的冲刺阶段,也会比较没有速度与动力。由此可见,提升长距离跑者的无氧运动能力,也是提升跑步表现的重要步骤。
过去有关跑步选手的无氧运动能力测验,除了最简单且直接的短距离最大努力跑步测验之外,几乎皆是以非跑步型态的间接测量方式来进行,例如垂直跳测验、Margaria动力测验 (跑台阶)、Wingate无氧运动能力测验 (使用脚踏车测功器),最大累积缺氧 (maximalaccumulated oxygen defcit, MAOD) 测验,则由摄氧分析的方式进行氧不足的总量评量。事实上,透过速度耐力数学模式进行临界速度 (criticalvelocity, CV) 与无氧跑步能力 (anaerobic running capacity, ARC) 的评量,是长距离耐力运动表现评量的有效方法 (Berthoin等,2003)。王顺正等 (2002)、吴忠芳等 (2000) 的研究指出,三参数非线性数学模型(3个参数分别是CV、ARC、以及最大瞬间速度maximal instantaneous velocity, Vmax) ,获得的ARC、Vmax评量结果,可以有效评量跑步选手的无氧运动能力。整理来看,三参数非线性数学模型推算的无氧运动能力,ARC属于跑步选手的质量性无氧运动能力、Vmax则属于跑步选手的速度性无氧运动能力。
有关跑步选手ARC (质量性无氧运动能力) 的相关研究。Bosquet等 (2006)、Bosquet等 (2007) 以17名经常训练的跑者 (VO2max 66.54±7.29 ml/kg/min) 为对象,进行五个不同距离的最大表现测验,透过不同速度耐力数学模式获得的ARC,分别为线性总距离模型 (Linear total distance) 推算的ARC为205±70 m、线性速度模型 (Linear velocity) 推算的ARC为186±75 m、非线性两参数模型 (Nonlinear 2parameter) 推算的ARC为222±61 m、非线性三参数模型 (Nonlinear 3 parameter) 推算的ARC为467±123 m,显然以三参数数学模型推算的ARC的结果最高。非线性三参数模型推算的ARC与其他方式推算ARC的相关,介于0.65-0.75之间 (皆有显著相关)。
有关跑步选手Vmax (速度性无氧运动能力) 的相关研究。Bosquet等 (2006) 针对耐力跑者的Vmax (8.43±0.33 m/s, 以40公尺冲刺的最后10公尺平均速度) 与透过数学模式推算的Vmax (7.80±0.93 m/s)有明显的差异。有关长距离跑步选手的Vmax研究还不多,实际上透过跑步速度耐力数学模式推算的Vmax,是否具备测验的信度与效度?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。事实上,Zacca等 (2010) 以游泳选手为对象,发现三参数数学模型推算短距离游泳选手的Vmax (2.53±0.15 m/s),显著高于耐力游泳选手的Vmax (2.07±0.19 m/s)。由于,Vmax代表跑步选手的速度性无氧运动能力,相关的研究仍然还没有太多,期待有更多跑步耐力选手的Vmax研究成果。